该怎么开头,和你们说“以写武义”沉浸艺术展开始了呢?
从春天孩子提笔写下的书法已经“开出花”;
从夏天的5000只纸鹤在老房子里翩翩起舞;
从秋天适合思念,我就将10000个“武义”挂起先告诉你“见字如武”这件事情。
从冬天给你一地留白,想让你写下独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璟园的三山书院进行改造,整理成了“以写武义”沉浸艺术展,把武义的山水、书法画作、节气等都融入这一方小小的四合院里。每一个小小的场景都有它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把“以写武义”的故事讲给你听。
本次展览由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武义县博物馆、武义璟园联合策展布展
四年前徐谓礼文书终于在武义博物馆有了家,那一天我有幸将文书平铺在汉氏展柜中,隔着白色的手套,触摸到文书时,千年的历史仿佛就透过厚重的纸张传入我的脑海之中,如此脆弱的一张纸却坚守住了岁月、偷盗、自然侵蚀,把一个人的一生展现在我面前……
一本徐谓礼文书,半部宋朝升迁史。
一边感慨文化的力量,一边惊叹历史的跌宕,我无法像小说女主一样重生回那个年代,但我却在32·2米的长卷里看到了历史的轨迹,在文书39.5厘米的宽度里感受到了文脉的厚重。
此后,我总觉得透过厚厚的玻璃去触摸他们太有距离感,于是就有了这个一进展厅,将徐谓礼文书上墙,并且武义书协主席董三军为徐谓礼文书撰写了三条书法幕帘诠释它的价值与意义。
这些笔触跃然眼前,当你伸手触碰到之时,你会发现那段你不曾经历的岁月不会氧化,这件失而重光的国宝所留下的雪泥鸿爪。
当武义的水墨画遇见水韵的书法作品,这大概就是“水墨武义”的样子。
其实最早整个展厅的名字就叫水墨中的武义,书法是水墨,水彩画也是水墨,烟雨江南的武义更是水墨。
为此我们找到二十四节气下水墨中武义的照片,创作了二十四节气诗歌。并由林鸿、邵路程、陈常红、邵飞建、陈俊丰、潘海健、潘盛、赵芳俏、连旭敏、陈思朵、叶亦馨等武义书法家创作成书法作品,装点在大厅、文创厢房等地方。
同时,那二十四张从武义风光中海选出来的美景,耗时半年多,在青年画师曾超毅的笔下变成水彩画。感谢武义本地有如此多深爱这片土地的艺术家,愿意参与到本次展览中来,为这一个小小的空间填上自己那一笔。
两个大厅之外,边上的四个小厢房被我们做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展厅。在春展厅中,200多张孩子们的书法习作,我们把它们折成了26朵花,看似稚嫩的笔迹下都是如春天般含苞待放的期待。
每一支“艺术家”的笔都能开出惊艳的花。笔下总有好事“花”生,愿我们的生活都可以留有这样的美好与期待的场景。
武义这方土地上,深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宝藏,比如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三国青釉伎乐五管瓶。他们犹如这满身光芒的千纸鹤,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文脉。
希望这些“吉光片羽”如这场景一般,生生不息,热烈璀璨。展厅里还有一些红色的纸张,每一个来的人都可以折一只千纸鹤仿佛装置中,就让我们一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吉光片羽”。
见字如“武”, 见字如晤。
这个展厅我们用了上万个不同字体的“武义”,将它们串联成1800串“武义”的帘子。秋风一起,上万个“武义”就会在风中摆动。他们说秋天适合思念,那么,这每一个“武”字里,都藏着我对你的想念。
这个空间是个白色的自留地,留给你的用“武”之地。
我以前认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好,后来发现写字不是书法本身的意义,它是为了传递信息,比如情感、思想、情绪。
所以希望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可以提笔,写下只言片语。
愿每一个方寸砚台之间,都有波澜万丈。
其实整个展厅还有一些小彩蛋,比如院子里的一座透明塔装置,它代表了武义境内那“三座半”有故事的塔,如果有阳光,它就会在折射之下斑驳闪烁。还有蝴蝶墙,灯光一晃,它就在光线之下摇摆飞舞。
PS:写在后面的话
书法改造其实有无限可能,武义也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书法家、艺术家,感谢所有为本次艺术展一起努力过的小伙伴们。从有概念到设计,从一遍遍修改设计到落地,真的用了一年之久。邀请了几个小姐姐去打卡,有人说:在武义很少有这样的场景。有人说,很高兴武义有人愿意花心思做这点有趣的事情。
可能在很多地方都有所欠缺,对比效果图,实际效果会有一些差距。但小伙伴们第一次落地这样的展览,节约成本能动手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比较难的部分一遍遍尝试,我们用时间与情怀攻克了一道难题。
现代艺术装置与木构古建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带来的会是意外还是惊喜?带着一份最初的好奇,文广旅体局、度假区、博物馆、璟园景区做了一次尝试,在璟园寻得一处古建,将其分序厅、中庭和“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空间,以武义当地诗词、文物、景点为内容,邀请地方书法家、艺术家以书画形式进行创作,结合当代艺术装置打造“以写武义”沉浸艺术空间。
期待以地方艺术形式搭建出一条小城市与大千世界的交流通道,希望更多人通过这个小展看到无限武义。如有幸相遇,不妨放缓生活节奏,带上真实的自己,置身其中,从一笔一墨铺陈到一光一影,感受这里的“水墨诗画”!
本期文字:六米
本期摄影:布丁、小栗、将来、昱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