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有赛金花侠义救民、传奇一生;有寡妇吴祝氏守节持家、育子成才。
而今老宅子里搬进了新的业态,新的人又开始了新的故事:咖啡的醇香伴着木头的香气、古戏台前又唱响了悠扬的婺剧……一群热爱生活的她们,在璟园里演绎着多彩的人生。
三八节,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璟园里几位小小的“她”——
洁敏是2018年4月来到璟园的,从检票员到讲解员,再到会议室负责人,她戏称自己是璟园里的一块砖。这不,去年手工馆开业,她又摇身变成了手工馆的主理人。
璟园手工馆里有许多有趣的手作项目:漆扇、香包、糖画、灯笼、扭扭棒花束……其中,她偏爱一些“不确定”的手作,例如漆扇、沙画、植物印染。
“因为不知道成品会是什么样子,就会充满期待。”这种未知的惊喜,让每一次创作都像是开盲盒。
空闲时,山野自然就是她的生活能量补给站。她开玩笑说自己是坐不住的人,总想去外面走走逛逛。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松弛和好奇,让岁月在她身上显得格外宽容。若非不礼貌地问了一嘴她的年龄,真不知道她女儿竟与我差不多年纪。
她说,在璟园待久了,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好,这里的节奏能让人变得心境平和。
璟园里有许多像她这样的人,大家都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环境好,工作氛围好,同事也都很好。”
检票口的仙群也已经在璟园工作好多年了。每次大伙儿提起她,第一印象都是“那个会唱戏的姐”。
她的抖音账号有四千多个粉丝,近400条作品,大多都是她表演婺剧的视频。偶尔在园子里的梅花树下,还能偶遇她在唱戏。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都能演一点。
“但我其实压根不会唱戏,抖音视频都是对口型的。”我来回确认了三遍这话的真假,才终于确信。
婺剧是仙群从小的兴趣,小时候各村各镇请来戏班子,她都会去听上几出。当初本想去专业学戏曲,却因各种现实因素放弃了。
虽然没走上专业路,但文艺细胞始终没闲着:在校期间就是文艺汇演的常客,后来还在网上录制过一段时间的诗歌朗诵,字正腔圆,颇有老式广播播音员的感觉。
刷到好听的唱段就学着拍同款,一般看两遍就记住动作了,没动作的唱词就自己编。没有道具,那就用呼啦圈作玉带,电风扇当吉他,也是有模有样的。
璟园的老宅子、青石阶都是她的影棚。“大部分视频都是在璟园里拍的,璟园风景这么好,不拿来当背景多浪费。”
她说,等退休了,就去报个业余婺剧团,认真地学一学怎么唱戏。
见到琳琳的时候,她正坐在咖啡馆的高脚凳上练毛笔字,一手工工整整的楷书非常漂亮。
鹅黄灯光裹着咖啡的香气,流淌的音乐、吧台上的鲜花,还有细节处的小装饰,都让这里显得格外温馨。
去年圣诞季,她用彩笔在玻璃瓶上勾出圣诞的图案。今年三八节,她又把鲜花和咖啡一起打包。夏天,她推出清甜解暑的水果捞,冬天又换成焦糖华夫饼配热拿铁。每次来咖啡馆里,总能遇上些小惊喜。
咖啡馆里还有一名老员工,是一只叫拿铁的小蓝猫。只是拿铁常常旷工,平日里更喜欢跑出去跟别的小伙伴玩,或者跟漂亮的游客小姐姐撒娇卖萌合影。常常见琳琳绕着园子一圈圈地找它。
每天给拿铁喂食、梳毛,打扫咖啡馆卫生,磨咖啡豆、练习拉花,做一些小装饰,或是有空练练字……璟园里安逸、慢节奏的日常,正是她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第一次见到泳儒,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我敲开了那扇木门,她出门迎我。
与泳儒聊天是一种享受,或许这是她作为疗愈师的天然魅力。
她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之前做过银行投资,当过英语老师,却感觉都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她更想尝试未知,寻求突破。辞职后,为了放松自己,她报了安娜老师的心灵课程,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开启了自己的放松疗愈之旅。
转换环境、对话自己,把自己的时间填满,她开始慢慢享受当下的生活,摆脱焦虑和内耗,一步步走上了心灵探索之路。
“其实我在大学里就喜欢看心灵成长类、哲学类的书籍,所以踏上如今这条路也并不是很意外的选择。”
如今她在璟园蝶来的生活十分惬意,早起呼吸着山野的新鲜空气、站桩练功、打八部金刚功、瑜伽、冥想、读国学经典、弹古琴……最近还尝试着直播颂钵音乐会、与粉丝分享读书感悟。
在这里,她用颂钵音乐会让许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用平和的方式治愈了一个个焦虑的灵魂。
一个个小小的“她”,组成了一个生动的、多彩的璟园。
璟园这幅多彩画卷上,有她们,也有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位来到璟园的人,都在这里绽放过她的美好,为这座园子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璟园福利时间
转发本条推文至朋友圈,3月8日当天女性免费入园,随行人员38/位入园(限散客)。
3月8日-3月9日,凡在“璟园汤”泡汤的客人,可凭小票于前台参与抽奖(一个订单限抽奖一次)。
奖品共200份,含景区门票、花束、璟园文创笔记本、文创明信片、文创帆布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