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深了,冬天来了,总是需要靠近一些温暖的人和事。
找一个空静的地方,准备好热茶、糕点和简单的生活,秋冬的温热感和仪式感自然就搭建好了。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丰收的秋天是属于耕作者的世外桃源。
人们也在寻找各种方式赠予这丰盛的大地,晒秋便是。
晒旧物,也晒新物。
比如:南瓜、红枣、大豆、芋头……
比如:喜悦、忧愁、无法言说的心事……
婆婆做的小零嘴——芋头干,清洗、切丝、蒸卤、晾晒……
忙碌之间,是人们对土地朴素又深沉的热爱,也是一场独属于江南的欢喜。
古老的南瓜、圆润的大豆、撑着皮囊的花生、穿过乡头传着炙热的辣椒串……
晒的是丰收,是富足,是希望,是丰厚人情味与烟火气的诚意,也是对无边秋色的欣赏。
趁秋日味深,冬意尚浅时,来一趟璟园吧。
坐在小院里,坐在生活之间,在高饱和度的温热事物里,感受丰收浸润过的香甜的风,感味温润的情思,和沸腾的生活。
有人说:“围炉,是温暖的安歇。”
一两个蜜薯,三两个柿子,几碟花生、瓜子……
午后时分,人们围炉而坐,有茶香,有热气,相与烧煨山芋。
以闲散的姿态撑起心灵休憩地,依稀像回到一个纯真且素朴的年代。
围炉予人的温暖,既来自于杯碗碟盘间的烟火,亦来自于人与人围炉前,或热络或沉默,相聚的那份沉潜、淡淡的心意。
围炉之趣在哪里?大抵在热气里、热闹里,又在静谧与亲近里……
而冬日的柔软与安稳就在璟园里。
这些日子,走在或是坐在璟园的任何一条石板路上,眼前都是流动的画。
坐落在内火洞旁的那树枫景,一簇簇地红着,从矗立的枝头到铺上新装的石面,砖瓦间,房舍间,染红了霜秋。
晌午十点十四分,竹影斑驳,暮秋在光中流淌。
冬天走得愈来愈近,落叶愈来愈缤纷。
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感受一场疏疏落尽的银杏雨。叶子没有言语,缺少一些诗意。每到这样的时分里,都想感谢自然的这般赠予,让我获得了灵魂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