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非遗”,印象里总是古老又传统的。如何让“非遗”有更多更好的当代表达,小编在吕金六的草编手作里找到了答案。
吕金六是武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2015年,在时任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唐恒臻的推介下,在璟园李家大厅创办了草编活态非遗馆。
比起藤编、麦秆编、芦苇编,草编工艺(经提升后)比较复杂,先是从树上摘下的新鲜叶子,挑选比较平整的放置一天,等叶子晾干了,再放进锅里蒸煮,出锅后再晾干。
在正式编织之前,仅棕榈叶的处理前前后后就要花上个把月的时间,制作过程还有十几、数十道不等工序。
“我今年七十周岁了,从三四岁开始,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从棕榈树上摘几张叶子,给我们编蚱蜢、蜻蜓、知了、空心篓玩。”
“他们也记不起这些‘手艺’是从哪个年代、谁传下来的,反正村里基本上家家都有人会编,大部分孩子都会学上两三样。”吕金六说。
金六刚懂事的那几年,刚好碰到大跃进大办钢铁,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甚至连吃食都成问题。
尽管社会环境艰苦,长辈们还是会抽出时间,给他做一些小玩意当玩具:铁线枪、折纸枪、木头枪、藤编、草编等等。
麦子基本收割完毕的时节,是做草编的旺季。所以,在他的儿时记忆里,每年的六月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草编原材料大部分用的是棕榈叶,他会在学校、村庄的巷道田野,和小伙伴们一起用草编织小玩意,然后利用小玩意做一些游戏。
童年里大部分的快乐时光,在老一辈的手里的编织着,也装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
许多人来到他成立于璟园的草编工作室,都会感叹道:“哇!这是我小时候的玩具!”
“2000年初,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现状不太满意,尤其是在技术方面,不管是到外面观展,还是现实中的家禽家畜、飞禽走兽、鱼虫花鸟,都会有想做出来的冲动。”
在这样的动力支配下,2010 — 2014年间,金六的首批手编艺术作品诞生。2013年被评定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5月,《苍鹰捕蛇》参加“雅典杯”金华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被授予金奖,作品《中国龙》、《霸王恐龙》被授予铜奖。
比如永康的十八蝴蝶,十二生肖,疫情下的武义(无疫),杭州19届亚运会藤球比赛所使用的藤球……
今年上半年,得知亚运会藤球项目即将在金华举办,金六便萌生了将各种亚运元素融合到自己草编作品中的想法。
“我是以前做篾匠的,为了防止老黄牛耕田的时候偷吃庄稼,就专门做了半个牛嘴笼,把牛嘴套住之后,它在干活时就张不开嘴去偷吃庄稼了。牛嘴笼设计是半个球,如果再加上一半,那这个藤球不就可以编出来了吗?”金六回忆起自己初期的设计想法说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琢磨,并经历了无数次的经验探索,他终于将设想落地,制作出了五六个版本的草编藤球,为亚运送上自己特别的祝福。
古老技艺,为乡村振兴激发产业活力,在新时代散发着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璟园是一个文创大平台,在这里 ,我展出了100多件手编工艺品,接待了数百批游客。现在,武义、永康等地中小学、社区请我去上手编课,也去过北京、杭州等地。我的手编视频,成为浙师大开放学院的教材。”
从1983年的武义解放桥头到永康方岩、宁波、温州、仙居到黄岩九峰公园……最后到武义璟园。
从5角一个的草编玩具到10块、30块甚至几百上千的草编艺术品。金六通过古老技艺,激活着属于时代和自己的“指尖经济”。
指尖上灵动编织,赋予植物崭新生命。来到璟园的李家大院,来到金六的草编工作室,除了可以欣赏和购买各种草编工艺品外,老师还能手把手教你用草编编织小玩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