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在凌霄花枝头燃烧 烧出浓烈的雄黄酒 醉在故乡的稻田 一缕缕思念缠成五色线 绕出多少往事 牵起多少乡愁 想起小时候,在端午节当天长辈会绕着房屋一圈撒上雄黄酒,在门窗上挂一把艾草,再吃上几个包着肉馅的粽子。 记得黄酒的特殊气味, 记得艾草微微的辛香, 记得粽子香糯。 儿时,对端午的记忆便是这些了。 长大后对于端午节的感受丰满了些。 会在这一天想到湘江水,想起屈原。 想到传统文化、家国情怀。 会奔赴上百公里, 只为吃上一团专属于家乡味的粽子。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代表招百福。 在中国古代艾草常被作为药用植物, 其散发的特殊气味,可驱赶蚊虫; 古时针灸里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主要成分。 同时有身体健康的寓意。 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 叶片呈剑型, 象征驱除不详的宝剑, 有趋利避害的寓意。 在端午前夕, 我们打扫好庭院, 赶着艾草、菖蒲长到药性最强的时候, 剪下几支, 小心用红纸绑成一束, 插或悬在门上。 端午的情结, 便从一束艾草开始。 02 端午的寄寓 编在五彩绳里 在端午清晨, 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 便是给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上五彩绳。 端午节戴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在端午这天拴五彩绳有驱妖避邪之意,可以带走烦恼、忧愁,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彩绳并不是随意的五种颜色编织的, 必须是白、红、黑、黄、青(蓝), 五种颜色分别代表金、火、水、土、木, 同时也象征东西南北中, 蕴藏了五个方向的神力。 代表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丰收, 象征吉祥健康, 传达祈求丰收和好运的期望。 端午的寄寓, 编在五彩绳里。 03 端午的味道 藏在百味粽子里 我听过对粽子最好的定义便是: “苇叶编制的船, 载着糯米、红枣、杏仁, 从战国,顺汨罗江,一路漂泊到现在。” 人们提早一晚将粽叶和糯米洗净,浸于纯净水中。 经过一夜水的滋养,粽叶香变得浓郁,糯米也胖了一圈。 准备好喜欢的馅料, 如:鲜肉、咸蛋黄、板栗、红豆等。 拿上两张粽叶, 包裹上少量糯米和馅料。 端午的味道, 便藏在百味粽子里了。 闻一多先生曾在《端午考》中表示,端午起源至少在四五千年,和中国人民一样古老。龙舟竞渡,表面上看似热闹,人们的内心实则恐惧自然灾害的降临。 赛龙舟目的是想通过祭祀图腾 ———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灾害。 而几千年过去,端午对于我们的意义,或许一方面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人逐渐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端午便增添了一些喜庆的色彩。 活动一: 活动三: 图片:koi 布丁 编辑:璟园闪闪 校对:璟园夕拾